護理十原則
一、
嚴密進行病情觀察:如意識、呼吸、瞳孔和血壓、脈搏、體溫等的變化。
二、
及時吸氧氣:中風病人都有腦缺氧,臨床上常採用鼻管給氧,操作時要注意病人的鼻腔是否通暢,以及鼻腔的清潔衛生。
三、
姿勢調整:對意識不清的病患,採側臥及頭部抬高姿勢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
四、
循環功能:保持病人液體輸入與輸出量的平衡,以維持循環功能。
五、
預防顱內壓增高:注意病人有無顱內壓增高症狀出現,如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煩躁不安、易受刺激、意識改變。使病人維持抬高床頭15-30°,以促進腦部靜脈回流及呼吸功能。改變病人體位時,動作應輕緩,避免突發動作;請病人勿任意轉動或屈曲頸部。病人應避免用力咳嗽、打噴嚏、用力解便等情況,安排一安靜、光線幽暗的病房,並降低刺激及外來干擾。
六、
維持關節活動度及預防合併症產生:臥床期間避免患側躺太久,每2小時翻身一次。用枕頭、足扥板、手握捲軸等,協助身體維持正常姿勢。翻身時,應扶住病人之關節,避免扭傷或脫臼。
七、
避免移動病人:減少不必要的搬動,讓病人得到安靜休息,特別是中風出血病人,要盡量避免搬動。煩躁不安病人要選擇安靜避光的房間,以減少刺激,必須加上雙側床欄,防止墬落床下的危險。(臥床有床欄的圖)
八、
體溫:中風在急性期常見體溫升高(三~五天),一般認為是腦內的體溫中樞受到影響,引起病人出現體溫升高,要保持病房安靜,通風良好,光線偏暗,室溫在二十度為宜;給病人穿寬鬆透氣的睡衣,減少被蓋和墊被,需要時使用冰枕。
九、
注意飲食和營養:剛發病的病人可能會昏迷、嘔吐等,勉強進食,可能會導致食物吸入肺部造成感染;不能進食者,要通過鼻飼,保持營養的供應,及給予適當的靜脈給液。並多注意口腔衛生,幫助病人早晚刷牙,飯後漱口,防止病從口入。
十、大小便護理:中風病人常有排便困難,可讓病人多吃蔬菜、水果,適當飲水,依據醫師的處方,適當使用緩和的瀉藥,按摩腹部等,使之定時排便。對於尿失禁的病人可訓練按時排尿,建立條件反射;對於尿滯留的病人,使用留置導尿,但要盡量縮短導尿時間,並預防尿路感染。
|